皇甫谧论灸疗

皇甫谧,魏晋间文人,计灸学家。幼名静,晚年自兮玄晏先 生。西晋安定郡朝邱(今甘肃翁灵台县)人,生于后汉建安二十年 (公元215年),卒于晋太康三年(公元23S年),终年SS岁。曾随 乡人席坦学儒,因家贫边耕垃读,中年患風痹,乃钻硏医学,允精 针灸D拫据《素问》、《计经》、《明觉孔穴针灸治要》三部书的 针灸内容,经系统整理后,于魏谣年问(〜259年)编菩成 《针灸甲乙经》&《针灸甲乙经》原名《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》, 又名《黄帝甲乙经》、《黄帝三部针经》,简称《甲乙经》。原书 以十天干分卷,故称“甲乙”,今传本为十二卷,12S篇。该书内容 大体可分为两大类。从卷一至卷六为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针灸学 的基本知识,论述脏躕、经络,详载全身349个经穴的部位、主治疾 病、针刺分寸、艾灸壮数等《从笮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治疗部分,介 绍了晋以前针灸洽疗各科疾病的鉍验8G0多祭。《甲乙经》是我国最 早的一部有系统的针灸学名袭.对国内外针灸学的犮展部有®大影 响。书中关于针刺与灸疗,多相提许论,很少单独论述,处方亦仅

20

列取穴,很少注明用针、用灸。现将《甲乙经》仅论灸疗的内容, 分类摘录、语译如下。

(―)灸疗适应证

£原文2紧则先刺而后灸之,……陷下者徒灸之。陷下者,其 脉血结于中,中有营血,血寒,故宜灸(卷四*经脉><

J语译2脉紧的应先用刺法,用灸法,脉下陷的只用灸法。 脉之所以下陷,是因脉中之血结滞,脉中有瘀,以致血流不畅而生 内寒,故当兩灸法。

K原文】所谓经治者,饮药,亦用灸刺(卷四•经脉)*

【语if2所谓“絰治”,就是或用腽药,或用针灸,随本经取 治的治疗方法。

【原文2北方风寒冰冽,其民乐野处而乳食,赃寒生病,其治 宜灸焫(卷六_逆顺病本宋方宜形志大论)。

K语译3北方的气候寒冷,风雷翦冽,那里的人们多在野外居 住,过着游牧生活,吃的畏牛羊乳汁,常因内脏受寒而发生疾病, 这类病的治疔适宜用灸法。

K原文】形乐志昔,病生于脉,治之以灸刺C卷六•逆顺病本 末方宜形志大论)*

【语译】形乐志苦的人,病多生于脉络,治疗宜用灸疗及针剌 的方法。形,指形体> 志,指心志。

f原文3络满经虛,灸阴刺阳;经满絡虛,刺阴灸阳C卷七•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>。

【i吾译3络主阳,经主阴,对于络脉满盛,经脉不足的,应灸 阴刺阳,以补阴泻阳;经脉满盛,络脉不足的,应灸阳刺阴,以补 阳泻阴。

【原文】刚瘙太阳中风感于寒湿者也,其脉往来进退,以沉迟 细异于伤寒热病&其治不宜发汗,针灸为嘉(卷七♦太阳中风逋于 寒湿发痙).

I语译】刚瘙的成因,是太阳中风而又感受寒湿,所以脉象的

21

往来进退,都是沉迟而细,不同于伤寒热病,这种病的治疗,不宜 发汗,以针剌,艾灸疗法为好。

【原文】調)寒痹内热奈何?曰:刺布衣者,用火饼之,刺大人 者,药熨之(卷十•闼受病发痹)O

【语泽3 |句:剌寒痹要使热气内入的方法是怎祥的?答,对一 般劳动者,身体强健,皮厚肉坚的人,刺完后可用火针或艾灸1对 上层莽尊处优的人,刺完后则用药物加热熨贴。

【原文】发于肩及臑,名曰疵痈。其状赤黑,急洽之,此令人 行出至足,不苫五赃,痈发四五n逆傾之c卷十一*寒气客于经络 之中发痈疸风成发防浸淫> p

【语译3痈疽发于肩部和臑部的,名叫规痕。痈疽的颜色赤 黑,必须急治,使病人仝身出汗,汙出透则不致损害内脏,若痈已 发H五H,应用灸法迎M灸之o

(二)灸疗的处方

r;草文2疟脉小实急,灸胫少阴,刺指井(卷七•阴阳相移发

三疟)O

【语译1疟脉小实急,是阴那盛实,当灸轻部足少阴经的复涠 穴以散寒,刺足太阳经的井穴至明以补阳。小实急,《类经》诸经 疟剌注;“脉小实急,阴邪盛也。阴盛者生内寒,故当灸胫之少 阴,是谓复溜;刺指井者,谞足太阳之至函” □

K原文】痃疟,心下胀满痛,上气,灸手五里,左取右,右取 左(卷七*阴阳相移发三疟)。

【语译3疟疾,心下张满,而气上逆的,应灸手阳明经的手五 里穴治之。“左取右,右取左”,其义不详,存疑不译。

^ .寒热

' 【原文】灸寒热之法,先取项大椎,以年为壮数,次灸橛骨, 以年为壮数,视背俞陷者灸之,举臂肩上陷苕灸之,两季胁之间灸 之> 外踝上绝胥之端灸之,足小指次指之间灸之,S爵下陷脉灸之,

22

外踝后灸之,缺盆骨上切之坚动如筋者灸之,膺中陷骨间灸之,擘 束骨下灸之,脐下关元三寸灸之,毛际动脉灸之,膝下三寸分间灸 之,足阳明灸之,跗上动脉灸之,巅上一灸之(卷八♦五脏传病发 寒热>。

【语译】灸寒热病的方法:先取项后的大椎穴,根据病人年龄 决定艾灸的壮数!其次灸橛骨的长强穴,亦是以年龄为壮数。看到 背部賍腑的兪穴有陷下的,灸之,举臂时府上有陷窝的肩觸穴,灸 之P两季肋之间的京门穴,灸之> 足外踝上绝骨之端的阳辅穴,灸 之I足小指次指间的侠溪穴,灸之> 踹下脉陷处的承山穴,灸之> 外踝后的昆仑穴,灸之;鍛盆骨上按之竖碰其动如筋处,灸之!膺 中陷骨间的夭突穴,灸之;掌横骨下的大駿六:,灸之;脐下三寸的 关元穴,灸之> 毛际两旁动脉处的气冲穴,灸之;膝下三寸两筋间 的三里穴,灸之!足阳明经的穴位,灸之I足背上的冲阳穴,灸 之;头顶上的百会穴,灸之。

【原文1寒热颈疬适,晐嗽呼吸难,灸五里,左取右,右取左 (卷八,五脏传病发寒热>。

【语译I身发寒热,颈生瘰疬,咳嗽,呼吸困难,应取手阳明 烃的五里穴灸之,左病灸右,右病灸左9

3.胆疾

【原文】胆病者,善太息,口苦,呕宿水,心下澹澹,善恐, 如人将捕之,嗌中阶吩然,数唾,候在足少阳之本末,亦视其脉之陷 下者炎之C卷九•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)。

【语译】胆病的症状,时时叹息,口有苦味,呕吐宿存的水 液,心悸动不安,时常恐惧,好象有人要捕捉他一样,_喉有如物 塞感,时常吐涎,应在足少阳经从始乌到今点的循行通路上作诊 察,视其脉有陷下不起之处进行施灸。 '

4 .肠鸣

【原文I騎中常鸣,时上冲心,灸挤中(卷尤*脾胃大肠受病 发腹张满肠中鸣烜气)、

23

【语译3 IS中水气泾常冲动作响,时常向上冲心,应灸任脉脉 脐中处的补阙穴,

5 .癲疾 <

【原文3治癫疾者,常与之居,察其所当取之处,病至,视之 有过者,即泻之,说其血于瓠壶之中,至其发时,血独动矣;不 动_灸穷骨三十壮。穷骨者,尾骶也(卷十一 •阳厥大惊发狂 痫〉。

I:语译2治疗癲病,应经常和病人住在一起,以便观察应针灸 的部位,至其发作时,看到有病的经脉,即诏针泻血,将血盛于葫 芦中,待其发作时,其血自动,如果不动,可以灸穷骨三十壮。穷 骨就是尾僦骨处的长强穴&

£原文3脉癒疾者,暴仆,四肢之脉皆跋而纵。脉满,尽刺之 出愈;不骑,灸之伎项太阳,又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,请分肉本俞 (卷十一 •卩「丨说大惊没狂痫)。

E语译3咏癫疠发作时,卒然仆倒,四肢之脉胀满而弛凡 脉胀满的,部要刺出其甿*肋不满的,3灸足太阳经挾项的天往 穴,足少阳经的带脉穴,诸泾分肉间和四肢的腧穴。

6 .黄疽

S原文3嗜卧,四肢不欲动摇,身体黄,灸手五甩〈卷十*-五 气溢发消渴黄萆).

【语译3好卧麻而四肢不愿活动,身休发黄的’,应灸手卩:_1叨经 的手五玛穴c

7. i:f 疾

c原文】mn, h疏阬*少气,灸手五里,左取右•右取左 C卷十二 .足太阳KI明手少汨脉动发目病、。

mm e彳病,视物不淸,呼吸少气,灸手阳萌经的手五里 穴,左病取布M,右病取左侧。

8 .不孕

【原文I绝子,灸脐中,令旮子(卷十二 •妇入杂病)•

2i

【语译1妇女不孕,灸任脉的神觭六,可使之怀孕•

9-疝瘕

【原文】女子翅瘕,按之如以汤沃其股,内至膝,飧泄,灸刺 曲泉(卷十二擎妇人杂病)。

【语译I女子疝癍病,少腹发热作痛,以手按之,象用热扬浇 其大腿,从内侧至膝郁,并兼有飧泄病,应取奸之合穴祖泉刺而灸

(三)灸疗的禁忌

【原文】曰:病胁下满,气逆行,三二岁不已,是为何病? 曰:病名息贲^此不妨于食,不可灸賴,积为导引脤葯。药不能独 抬也(替八*烃络受病入杨胃五賍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> •

.【语丧1问;有的病胁下胀满,呼极气逆喘促,二、三年不 愈,是什么病?答:病为踔积息贲,病在胁下而不在胃,所以不妨 碍饮食,治疗时不可用艾灸和针刺,可以连续多次地用导引法琉通 气血,同时结合服药慢馒调治。单靠药物是不能治愈这种疠的。

【原文3 病痈肿颈痛,胸满腹胀,此为何病?曰:病曰厥 逆,.灸之则喑,石之则狂,须其气并,乃可治也,阳气重上,有余 于上,灸之刚阳气入阴,入则喑<卷十一•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 疽风成发厉授淫)»

【语择】间:患了痈肿蘋痛,胸满瞭:张.,_这是什么病?答,病 名叫厥治疗这神病如杲用灸法就会失音,用砭石就会发狂,须 其阴阳之气相并而渐瘕后,乃可治疗。因为病系阳气逆上,有余于 上,如果用灸法,灸鳜助阳,使阳气更盛,阳气溢入于明中,则阴 气被伤而不能上承,所以失音;如果用砭石治疗,銷气隨外泄,泄 则阳气虚,而神气失守,躭要发狂》所以必领待其阴阳之气合并之 后治之,才可能痊愈。

【潭文】若少气者,脉口人迎俱少碩不称尺寸。如是者,则阴 阳俱不足,补阳则两竭,泻闼则阳脱,如是者,可将以甘药,不可 饮以至剂》如此者弗灸(卷五•针道终始)•

29

【语译】若是少气虚弱的病人,脉口和人迎的脉象,都短小虚

弱,与平时的尺才不相称。这祥的病,为阴阳气血俱不足之证,若 补其阳气,訧会忮明气K加衰竭;若巧其阴气,就会促使阳气衰 脱。在这神情况下,只可用甘药调衿,不可用猛峻之剂攻伐*同 样,象这样的病,也不K用灸法,以防伤阴。 cm)禁灸腧穴

【原文3头维禁不可灸。承光禁不可灸,脑户禁不可灸。风府 禁不可灸。瘩门禁不可灸(灸之令人语下关耳中有干槌,销不 可灸。耳门耳屮有胺,禁不可灸&人迎禁不可灸。丝竹空禁不可灸 (灸之不幸令人目小或盲)。承泣禁不可灸0脊中禁不可灸(灸之 使人偻)。白环俞禁不可灸6乳中禁不可灸o石门女子禁不可灸。 气街禁不可灸(灸之不幸不得息)。渊腋禁不可灸(灸之不幸生肿 蚀〉。经柒禁不可灸C伤人神 >。鸿尾禁不可灸。阴市禁不可灸1 阳关禁不可灸。天府禁不可灸(使人逆息)D伏兔禁不可灸。地五 会禁不可灸(使人瘦>。瘈脉禁不可灸。上奪灸。(卷五.针灸禁忌) 【语译1从略•

【按语1上述燊灸穴计二十四个,此外,本书卷三又提出心 俞、素髎亦禁灸,故《甲乙经》所列禁灸穴应为二十六个•


古籍对艾叶记载选录 2018-01-12 20:57
艾灸注意事项 2018-01-09 00:58
葛洪、鲍姑论灸疗 2019-04-06 14:57
艾文化 2018-01-12 20:45
王焘论灸疗 2019-04-06 15:06
古代艾绒的加工方法 2019-04-26 22:25
王焘论灸疗 2019-04-06 15:06
孙思邈论灸疗 2019-04-06 15:05
施延之论灸疗 2019-04-06 14:58
葛洪、鲍姑论灸疗 2019-04-06 14:57
-->

网站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