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洪、鲍姑论灸疗

葛洪,字锥川,号抱扑子,又号葛仙公〈翁),丹阳句容(今江苏省句容县 > 人,晚年隐居广东罗浮山,为东晋(约2S1〜341 > 道家、医学家B葛洪就学于郑隐,后又拜精于丹术的南诲太守鲍靓 为师。其主要著作有 <(抱朴子>〉内、外篇,讲-炼丹的理论和方法。 在医学方面,撰有《金隨药方》(亦作《玉函方》)百卷,简约为 三卷,称《肘反卒救方》,共S6篇,书中改录了多神灸治方法,对 黄危病症施诏灸法记驭较详。梁代陶弘景在葛氏原著約基础上增补 为101篇,定名《肘后百一方》。嗣后,金代杨用道又参照《诬类本草》,増补为《广肘后备急方》,今本《肘后备急方》仅存70篇。

鲍姑,名潜光,南海太守鲍既之女,葛洪之妻。鲍姑医道精 湛,搜长灸法,以治赘瘤与赘疣闻名,是我国古代唯一的著名女灸 师。她足迹所到之处,至今皆有县志、府志及通志的记载,称她为 “鲍仙姑”,她的艾也被称为“神艾〃,为了纪念她,广州越秀山 下开凿了 “鲍姑井”,并修建了一所道观,名《越冈院”。据《鲍 姑祠记》云:鲍姑用“越冈天产之艾,以灸人身赘瘤,一灼即消 除,无有。历年久,而所惠多”。《粤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)>也 载t鲔姑“有赘艾,藉井泉及红文为医方,灸之一炷,当即愈。不 独愈病,且兼获美艳”.

鲍姑虽然没留下什么著作,但她专一灸法,积累了丰富经验, 在葛洪编写《肘后方》时,为其提供资料是’完全可能的。显然,葛 洪在灸疗学术上取得的光辉业绩,与鲍姑的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。

(―)倡导灸疗,急证闬灸

葛洪于《肘后方》中对灸法作了重点论述,所录百余条计灸处 方中,绝大多数是灸方&该书对灸疗的效果*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项 等都有鹌为全面的论述。全书?3类病症,有29秤选用灸法,包括 内、外、伤、妇、五官等科及传染性疾病。其灸疗不仅用于治疗, 还用于对疾病的預防。《诒捧气疫疠温毒诸方A “断温病令不相染 ……以艾灸病人床四角,各一壮”。因艾叶芳香辟移,故用作室内 环境消毒以防止传染性疾病的蔓延。该书灸治痈疸等外科病时方 法,己沿用了 1000多年,自公元5世纪龚庆宣《刘涓子鬼遗方》 起,历代许多外科和针灸著作中都盛称其作用。葛洪俱导灸疗,并 为发展灸疗傲出了重要贡献,堪称倡导灸疗的先驱。

葛氏《备急方》用灸范围广*且大多用于急证。为了简化方 法,便于应用,故所选穴位较少,在近百条灸方中,所载穴位只有20多个,可谓“少而楮”。

(二)灸以补阳

葛洪用灸补阳的思想,可以从灸的壮数,施灸解序等方面反映出来。施灸壮数多用一仕、三壮、五壮、七壮,然后以七的倍數如壮,如十四壮、二十一壮1 二十八壮等,或称之为二七壮、三七 壮,竒数为阳,古人多以七为ra之代表,故葛氏根搪病请及补阳的 不阕需麥,灸以七的倍数。《財后方》中灸治范围多为明寒偏盛所 致的气机逆乱病证,目的在于通过艾灸以劢阳联郝,使玥阳平衡, 关f施灸的先后顺序,葛氏主张从陌到阴,摁出“必先从上始”-v 这既反映了他的道家重阳思想,也说明治疗寒怔应以阳制阴• y

 (三)首创隔物灸 .隔知灸是药、灸结合的一种灸疗方法,对某些病症有更好效 果。记载隔物灸法的最早文献首推葛氏《备急方》a该书对隔蒜、 盐、櫬、面、黄蝤以及瓦甑等物的紘灸方法均有记親,为灸疗方法 的多样化发展开辟了新途径。隔物灸中以隔蒜灸运用最多,如灸肿 令消方中,有“取独颗蒜,横截厚一分,安胂头上,炷如梧桐子 大,灸蒜上百仕”。葛氏曾亲身体会隔蒜灸法,并将其亲身感受记 载如下:“余尝小腹下患大肿,灸即差,每用之,则可大效也”。 葛氏记敦的蹣盐灸有两种方法,一是置盐于脐上,一是用口嚼盐 后,吐到运i=i上,然后再用灸法:治疗。隔椒、.隔面灸用以治疗“一 切毒肿疼痛不可忍者,搜面团肿头如钱大,满中安椒,以面饼子盖 头上,灸令彻痛> 即立止”。隔甑灸法是一种黨灸的方法,“取干 艾叶一斛许,丸之内瓦甑下,塞余孔,唯留一貝,以痛处着甑目 下,烧艾以黛之,一对间愈矣”。这些隔物灸法的创;为灸疗方 法多祥化开辟了广阔的遒路,普以后许多隔物灸的出现就是在此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。

(四)茜其分寸,不名孔穴

葛氏《肘后方》是根摒筠便实用的康娲选编而成的,并在自序 中说明了编镇的宗旨。他认为诸家备急之方A既不能穷诸病状,兼多珍贵之药,岜贫家野居所能立办?又使人用针,g非究习医方, 素熟明堂流注者”难以掌握应用•为了 “家有此方,可不用 医”,凡人览之,可了其所用” •方中的灸疗部位“但言其分寸”、不名孔穴”,以达到《家自節医〒'人皆能用。由于一目了然,即使不懂医术、穴位的人也能遵方桉法施用,尤其对地处偏 远、缺医少葯地区洽疗常見病、多发病有很大帮助》《肘后方》取 穴法,较多用绳量法,如治寒热诸症;“大开口,度上下唇,以绳 度心头,灸此度下头百壮”.偶用竹量法,如治卒患腰胁痛:.“正 立倚小竹,度其人足下至齐6膀竹,及玖度后,当脊中,灸竹上头 处”。书中还提到指按法,如治以腹痛为主症的卒中五尸方:,“以 四指尖其痛处,下灸指下际敷壮” D此外还拫据体表标志进行取 穴,如“两足内踩上”、“两足大指下横纹中”、“两足内踩尖上 三寸”,对于痈疽发背,主张灸“其发绅”。总之,这些取穴方法 便于攀握,实用性强,直至目前在临康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(五)灸疗处方

现存《肘后备急方》共分七十三篇,但其中第四十四、四十五、四十六等三篇各版本均缺,第三十七篇则有媒名而无文字,在 其余的六十九篇中有二十九篇载有灸法,现摘录如下。

1 •救卒中恶死方第一[ V

(1 )灸其曆下宛宛中,承楽穴十壮,大效矣6

2 )以绳围其死人肘腕,男左女右毕伸绳从背上大槌度以 下,又从此灸,横行各半绳,此法三灸各三,•即起。

(3 )令爪其病人人中,取醒,不者,:指其手灸予纹头随年•

(4 )炎鼻人中,三壮也a^

(5 )灸两足大指爪甲聚毛中,七仕,此华佗法。一云三七

壮。

(6)灸挤中百壮。* , ; ^

(7 )辛死而张目及舌者,灸手足两爪后十®壮了,饮以五毒 诸膏散有巴豆者。

(a )灸心下一寸,脐上三寸,脐下四寸,备t百壮,差* -

2,救卒死尸蹴方第二

(1 )灸鼻人中,七壮,又灸靱囊下,去下部一寸,百壮,若妇人,灸两乳中间。又云,爪剡人中良久,又计人中至齿,立起*

(2 )以绳围其臂腕,男左女右,绳从大椎上度,下行脊上, 灸绳头五十壮,活。此是扁鹊秘法•

(3)灸膻中穴二十八壮。

救卒客忤死方第三

<1 )灸異人中三十壮,令切鼻柱下也,以水渍粳米,取汁一 二升,饮之,口已嚷者,以物强发之。

(2 )以绳度其人口,以度其脐,去四面各一处,灸各三壮, 令四火俱起,差。

(3 )横度口中,折之令上,头著心下,灸下头五壮。

(4 )华佗卒中恶短气欲死,灸足两拇指上甲后聚毛中,各十 四壮,即愈,未差,又灸十四壮,前救卒死方,三七壮,已有其 法。

4.治卒得鬼击方第四

(1 )灸鼻下人中,一壮,立愈,不差,可加数壮。

 (2 )灸胺下一寸,二壮。

(3 )灸胺上一寸,七壮,及两踵白肉际,取差,

5.治卒厲寐不寤方第五

(1)卒魔不觉,灸足下大指聚毛中,二十一壮。

(2 )灸两足大指上聚毛中,灸二十壮。

6.治卒中五尸方第六

(1 )灸乳后三寸,十四壮,男左,女右,不止,更加壮数*差。

(2 )灸心下三寸,六十壮。

 (3 )灸乳下一寸,随病左右,多其壮数,即差。

(4 )以四指尖其痛处,下灸指下际数壮,令人痛,上爪其舞 &中,又爪其心下一寸,多其壮,取差•

7.治卒心痛方第八

 (1)灸手中央长指端三壮•

2 )横度病人口折之,以度心厌下,灸度头三壮。

(3 )灸心鸩尾下一寸,名巨阙,及左右一寸,并百壮;又与 物度颈及度脊如之,令正相对也,凡灸六处。

« .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

卒吐逆方^灸乳下一寸,七壮,即愈。又方:灸两手大拇指内 边爪后,第一纹头各一壮,又灸两手中央长指爪下,一壮,愈。

9.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

(1 )卒得霍乱,先腹痛者,灸胳上,十四壮,名太仓,在心 厌下四寸,更度之。

(2 )先洞下者,灸脐边一寸,男左,女右,十四壮,甚者至 三十四十壮,名大肠募,洞者,宜泻。

(3 )先吐者,灸心下二寸,十四壮,又并治下痢不止,上气 灸五十壮,名巨阙,正心厌尖头下一寸是。

(4)先手足逆冷者,灸两足内蹀上一尖骨是也,两足各七 壮,不愈加数,名三阴交,在内踝尖上三寸是也。

(5 )转筋者,灸蹶心当拇指大聚筋上,六七壮,名涌泉,又 灸足大指下约中,一壮,神验。

6 )灸大指上爪甲际,七壮

(7 )转筋入腹者,令四人提手足,灸脐左二寸,十四,灸股 中大筋上,去阴一寸。

)若晻者,灸手腕第一约理中,七壮,名心主当中指。

(9 )下利不止者,灸足大指节内姻,寸白肉闼*左右各七壮, 名大称。

(10)干呕者,灸手腌后三寸,两筋间是,左右各七壮*名间 使;若IE厥呕绝,灸之便通。

吐且下利者,灸两乳,连黑外近腹白肉际,各七壮,亦 可至二七壮。

C 12 )若吐止而利不止者,灸脐一夫纳中,七壮*又云,脐下 一寸,二弋壮*

31

<]3)若烦阁凑瀹者,灸心厌下三寸,七壮名胃管,又方,以 盐内脐中上,灸二七壮。

(14 )若达挤痛急者,灸胳下三寸三七壮,名关元,良。

(15)治霍乱神秘起死灸法:以物横度病人人中,屈之从心鸠 尾飞度以下灸,先灸中夬毕,更横灸左右也^又灸脊上以物围,令 正当心厌I又夹脊左右一寸,各七壮,是腹背各灸三处也c

(16)华佗治霍乱已死,上屋唤魂,乂以谙治皆至,而犹不差 者;捧病人腹卧之,伸臂对以绳度两头,射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 穴中,去脊各一寸,灸之百壮,不治者,可灸財椎。已试数百人, 皆灸毕即起坐,佗以此术传子孙者,代代诗秘之。

10.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

毒攻手足肿,疼痈欲断^大丸艾灸下部,此谓穷无药•

11.治时气病起谙劳复方第十四

人身体重,小腹急热,上肿胸,头重不能举,眼中生眵,膝胫 拘急欲死:男初觉,便灸阴三七壮*若已尽甚,至百壮即愈,眼无 妨,阴道疮复常

12.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

治疟:大开口,度上下唇,以绳度心头,灸此度下头百壮I又 灸脊中央五十壮;过发时,灸二十壮。

13.治卒发癫狂病方第十七

(1 )年織疾方,①灸阴茎上宛宛中三让,得小便通,则愈•

②灸阴茎上三壮,褒下缝二七壮。@灸两乳头三壮,又灸足大指本 聚毛中七壮,灸足A指本节七壮>

(2 )卒狂言鬼语:以甑带急合缚两手,火灸左右胁,握則头 纹慎起,七壮,须臾,鬼语自道姓名,乞去,徐徐诘问,乃解手耳。

14.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

卒申邪鬼,悅惚振噤:灸舆下人中,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,令 艾丸在穴上各七壮,不止,至十四壮,免.

15.治卒中风渚急方第十九

(1)卒中急风,闷乱欲死:灸两足大指T横豕中,随年壮。

(2 )毒急不得行者t内筋急者,灸内睬,外^急者,/灸外踝 上,二十壮*

( 3 )若眼上睛垂者,灸目两眦后三壮》

4)若不识人者,灸季胁头,各七壮,此胁小肋屈头也,

( 5 )不能铕者,灸第二椎磔第五椎上五十壮^

( 6)若眼反口璨,腹中切癉者,灸阴囊下第一横理十四壮。

(7)若狂走欲研刺人,或欲自杀,骂詈不阜,称鬼语者:灸 两口吻头赤肉际,各一壮;又灸两射屈中五祛;又灸背胛中间三 壮,三日拫灸三,仓公秘法,又应灸陌囊下缝与十壮。 丨

( 8)若身中有製癉不仁,不随处者,取千艾叶一抖许,丸 之,内瓦甑下,寒余孔,唯留一肖,以痛处著甑目下,烧艾以熏 之,一时间愈矣。

(9 )若口嗝僻者,衔奏灸口吻口横纹间/觉火热便去艾,即 愈&勿尽艾,尽艾则太过,若口左僻,灸右吻,右僻,灸左吻。又 灸手中指节上一丸,喁右灸左也。

lGm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第二H

脚弱:其灸法,孔穴亦甚多,恐人不能悉皆知处,今止疏要 者,必先从上始,若直灸脚,气上不泄则危矣,先灸大椎,若气可 先灸百会五十壮,肩井各一百壮,次灸膻中,五十壮,次灸巨阚, 凡灸以上部五穴,亦足治其气f若能灸百会、风府、冑管及五脏俞, 则益隹?次乃灸风市,百壮;次灸三里,二頁样>,次灸上廉,一耳 壮*次灸下廉,一百社,次灸绝脅,二百壮I扭卞一十八穴,并是 要穴,余伏兔犊鼻穴,凡灸此仕数,不必顿毕,三日中报灸合尽來

17.治卒上气晐嗷方第二十三

C 1 )卒乏气,气木复,报肩息方I度手拇指折度心下,灸三

C 2 )卒得咳嗽方t①从大推下第五节下厂六节上空间,灸一 处,随年,并治上气。泛)灸两乳下黑白肉际,各百仕,邛愈1亦

洽上气;灸胸前对乳一处,须随年壮也•

18.治卒身面肿满方第二十四 灸足内踝下白肉,三壮,差。

19*治卒胄反呕畹方第三十

卒千呕不息方3灸两腕后两筋中一穴,名间使,各七壮,灸心 主尺泽亦佳。

20.治卒患腰胁痛诸方第三十二

<1 >肾腰痛;灸腰眼中,七壮。

<2 )胁卒痛如打> 以潘横度两乳.中间,屈绳从乳横度,以趋 痛胁下,灸規下屈处三十壮,便愈D

21.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方第三十®

卒得食病,似伤寒,其人但欲卧,七八曰:不治煞人t按其脊两 边有陷处,31灸陷处两头,各七壮,即愈•

22.治痈©妒乳诸毒肿方第三十六

<1 >奶发,诸痈疽发背及乳方:比灸其上莨壮。

(2 )若发肿至竖,而有根者,名曰汩痈,当上灸百壮,石子 当碎出,不出者,可益壮D

(3 )灸肿令消法:取独颗蒜核截厚一分,安肿头上,炷如根 桐子大,灸蒜上莨壮,不觉消,数数灸,唯睪为善,勿令太热,侣 觉痛即擎起蒜,蒜热更换用新者,不用灸损皮肉,如有体干,不须 灸。余尝小腹下悤大肿,灸即差,每用之,则可大效也。

C 4 >—切毒肿,疼痛不可忍-菩:搜面团肿头如饯大,满中安 椒,以面饼子盖头上,灸令彻舍,即立止a

23.治卒阴肿痛颓卵方第四十二

、 (1 )男子阴卒肿痛:灸足大指第二节下横绞理正中央,五 壮,姚云足大指本,三壮。

I2 )灸颓,但灸其上,又灸茎上,又灸白小腹脉上,及灸脚 大指三中,灸一壮,又灸小指头,m颓左右著灸*

24.治卒为渐犬所咬毒方第五十四

34

浙犬咬人t先哪却恶血,灸疮中十壮,明P以去,日灸一壮, 满百乃止。

25_治卒毒及狐溺棘所毒痛方第五十五

马嚼人作疮,有毒肿热疼痛:灸疮及肿上,差。

26*治卒青娃賴虺众蛇所螫方第五十六

蛇毒:C 1 )嚼盐唾上讫,灸三壮,复嚼盐,睡之疮上*

<2 )急灸疮三五壮,则众毐不能行。

27.治蛇疮畋蛇骨刺人入口绕身诸方第五十七蛇入U中不出:艾灸蛇尾即出。若无火以刀局匝割蛇尾,截令 皮断,乃将皮倒脱即出。

28.治卒中射工水弩_方第六十五

葫蒜,令敷以搨疮上,灸蒜上千壮,差.

29.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

沙虱毒t以大蒜十片,著热灰中,温之令热,断蒜及热拄疮 上,尽十片,复以艾灸疮上,七壮,则良。


古籍对艾叶记载选录 2018-01-12 20:57
艾灸注意事项 2018-01-09 00:58
葛洪、鲍姑论灸疗 2019-04-06 14:57
艾文化 2018-01-12 20:45
王焘论灸疗 2019-04-06 15:06
古代艾绒的加工方法 2019-04-26 22:25
王焘论灸疗 2019-04-06 15:06
孙思邈论灸疗 2019-04-06 15:05
施延之论灸疗 2019-04-06 14:58
葛洪、鲍姑论灸疗 2019-04-06 14:57
-->

网站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