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五行

阴阳

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,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。阴阳相合,万物生长,在天形成风、云、雷、雨各种自然气象,在地形成河海、山川等大地形体,在方位则是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方,在气候则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。

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,这就是阴阳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
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,是宇宙的对立统一,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。中国贤哲拈出"阴阳"二字,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、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,即《老子》所谓"万物负阴而抱阳"、《易传》所谓"一阴一阳之谓道"。《易经》便是讲"阴阳"变化的数理和哲理。

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。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,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,因为《易经》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再夏朝的占书《连山》中。

阴阳可以互相转化,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。就是说,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。没有阴,阳就不能存在;没有阳,阴也不能存在。正如没有乾,就没有坤,没有天,也就没有地一样。阴阳互相依存,互相为用。

阴阳依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这一动态过程伴随事物终身,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。


中医五行

“木曰曲直”,代表生长、升发、条达、舒畅的功能,在人体为肝。

“金曰从革”,代表沉降、肃杀、收敛等性质,在人体为肺。

“水曰润下”,代表了滋润、下行、寒凉、闭藏的性质,在人体为肾。

“土爰稼樯”,代表了生化、承载、受纳等性质,在人体为脾(约相当于解剖学上之胰脏,而非脾脏)。

“火曰炎上”,代表了温热、向上等性质,在人体为心。


五行

五化

五色

青(绿)

赤(红)

玄(黑)

五方

西

五季

长夏

五时

平旦

日中

日西

日入

夜半

五节

新年

上巳

端午

七夕

重阳

五星

木星

火星

土星

金星

水星

五声

五音

五恶

湿

五脏

五腑

小肠

大肠

膀胱

五志

五指

食指

中指

大拇指

无名指

小指

五官

五觉

五液

五味

五臭

五气

五荣

天干

甲·乙

丙·丁

戊·己

庚·辛

壬·癸

地支

寅·卯

巳·午

辰·未·戌·丑

申·酉

亥·子

五兽

青龙

朱雀

黄麟/滕蛇

白虎

玄武

五畜

五虫

鳞虫

羽虫

裸虫

毛虫

介虫

五谷

五果

五菜

五祀

五材

五金

五常

五政


右归丸加减医案 2018-06-22 11:53
子午流注 2019-05-17 23:58
阴阳五行 2019-05-17 23:51
五运六气 2019-05-18 00:10
牛膝种类及应用 2018-09-05 11:23
五运六气 2019-05-18 00:10
子午流注 2019-05-17 23:58
阴阳五行 2019-05-17 23:51
-->

网站导航